發布時間:2025-01-15 06:25:03 作者 :極線光學網 圍觀 : 0次
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淮南那家改透鏡便宜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淮南那家改透鏡便宜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中國古代的墨家是怎么回事?
答? 一、 墨家的起源:墨家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,創始人為墨子(墨翟)。墨子出生于農民家庭,年少時候學習儒家,他認為儒家的“禮 ”過于繁瑣,所以另辟新學說,在自己的宣導之下,積累了的認同他的聽眾并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主張,也就是墨家學說。墨子代表的墨家與老子代表的道家以及孔子代表的儒家、是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,是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。
二、墨家的發展
墨家學派的兩個階段。前期;墨家在戰國的初期有很大影響。它主張“兼以易別”,反對儒家思想里的等級高低貴賤之分。它提出“兼相愛,交相利” ,以尚賢、尚同、節用、節葬為治國方法,反對對外發動戰爭,兼并他國。后期的墨家學派出現了分化,一方面,墨家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,比如在認識事物上,在思考問題的邏輯上、在物理學、數學幾何的研究中也有造詣,主張用理性方法去認識事物和世界。后期,到了戰國后期,特別是西漢時期,儒家盛行,漢武帝推崇儒家思想(實際上儒家思想更有利于集權統治階級實行治理),實行獨尊儒家的方略,墨家派別逐漸走向微弱。
中國古人近視的概率很低,因為古人有條件讀書的人很少,絕大多數都是體力勞動者。近視基本發生在十幾歲前,也就是初中以前,這個年齡段的古人有條件去讀書的人是極少數,就算讀書了,也難患近視,因為古人都使用毛筆寫字,字大,書上的字也比較大,用不著靠近看書。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是書上字太小,總喜歡靠近看書、電視、電腦、游戲,這些古人都沒有。真正讓古人患上近視的基本就一個原因,晚上沒有電燈、蠟燭,用很小的油燈在昏暗的地方看字跡很小的書。古人患上了近視是沒有什么辦法的,只能瞇眼看物體。明代唐伯虎的好友祝枝山就是高度近視患者,戲曲中祝枝山總拿著放大鏡,其實那個時候外國已經發明了放大鏡,但中國好像還沒有。
西漢時期,《淮南萬畢術》中就記載了冰透鏡的:“削冰令圓,舉以向日,以艾承其影,則生火。” ,中國古代玻璃工藝欠缺,古人也沒有繼續思考下去,否則發明凸透鏡的就是中國人了。
1266年,英國的培根(R.Bacon,1214~1294)在一天雨后到花園散步,看到蜘蛛網上的雨珠,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,竟然放大了不少,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。他高興極了,立即跑回家中,找到了一顆玻璃球,但透過玻璃球,看書上的文字,還是模糊不清,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,將玻璃割出一塊,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,文字果然放大了。
1299年佛羅倫薩人阿瑪蒂(Armati)發明了眼鏡,從而解決了視力矯正問題。
因為透鏡制造比較困難,需要打磨光滑,保持曲面平滑,古代工藝很難做到,所以眼鏡很難普及。眼鏡普及流傳到中國大約是在清朝乾隆年以后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淮南那家改透鏡便宜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淮南那家改透鏡便宜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